建筑工程领域是发生农民工欠薪和讨薪的重灾区。追根溯源,两大因素是关键。一是建设单位大量拖欠工程款,实力欠缺的施工单位无力垫付,造成事实“欠薪”;二是清包老板因承包亏损或没有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直接卷走施工单位支付的劳务费撒手不管,导致工人拿不到工资,出现恶意“讨薪”。鉴于此,上海采用“三本台账”等管理创新,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从源头预防到末端处置的规范建筑领域农民工用工和支付管理、预防和化解农民工欠薪矛盾的工作机制。目前,上海已经在全国各省市中率先实现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人工费和工资支付“三本台账”全覆盖。
“三本台账”分别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登记台账”、“人工费支付台账”和“工资支付台账”。“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登记台账”登记了现场作业人员用工、教育培训等信息,有效摸清现场农民工底数和流动情况,减少因建筑工人流动性过高给薪资发放带来困扰。“人工费支付台账”主要用于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人工费支付登记,主要包括收款单位、支付单位、支付金额、支付日期、收款日期等信息。施工总包企业首次登记的,应当登记施工总包企业人工费专户、人工费总额、支付进度节点和金额等信息。而“工资支付台账”则要求施工用工企业在每月10日前按照施工作业人员实名制系统中所登记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主要包括预计应发工资总额(首次登记填写)、发放月份、应发工资总额、实发工资数额、发放单位、签收日期等信息。该项举措让每一笔资金流动都有据可查,保障农民工工资最终发放。
与“三本台账”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是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款中的人工费按合同约定比例或行业常规标准(约30%)支付至总包单位开立的项目民工工资专户,劳务分包的,由总包单位将专户中的人工费直接支付到每个工人的银行卡中,专业分包的,总包单位将分包价款中的人工费划入分包单位开立的项目民工工资专户,再由分包单位发放到每个工人卡中,资金流转数据记入“三本台账”。
“三本台账”为企业加强自身劳务用工管理水平提供了平台支持,并在堵住恶意讨薪“黑洞”、化解欠薪矛盾、农民工工伤理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